欢迎访问 景点纪实网!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景点盛典 > 正文

重大考古发现!内蒙古赤峰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石器

  • 时间:2024-09-18 21:51:45 来源:  作者:  点击:

  

  

  

  新闻发布会现场

    在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的敖汉旗,一座保存完整的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掀开了神秘面纱——

    9月13日,中国考古学会、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、赤峰市政府在呼和浩特举行新闻发布会,揭晓红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。

    自2024年4月开始,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团队,在赤峰市敖汉旗开展了为期近4个月的考古调查。

    考古队在敖汉旗完整地揭露出一座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,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石器,首次发现南方北圆、南坛北冢的墓葬兼祭祀为一体的建筑遗存,基本辨识清楚该建筑的布局特征与营建顺序。

   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介绍,这是目前内蒙古考古发掘的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,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石器,基本涵盖了红山文化玉石器的大部分类型,且发现与凌家滩文化玉冠饰相似的器物,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红山文化出土玉器考古研究的空白,也为探索河套地区龙山时代“藏玉于墙”现象来源提供了新的线索。

    新发现的敖汉旗积石冢缘何被称为迄今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?百余件玉石器背后蕴藏怎样的秘密和故事?考古发掘现场除了墓葬遗存还有什么看点?

    9月22日,中国考古学会将在赤峰市举行“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——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”。届时,新发现的红山文化积石冢、百余件玉石器将揭开面纱展露真容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、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、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专业科研院所以及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,将齐聚赤峰开展学术研讨,并实地考察发掘现场。

    红山文化,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,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,大约在距今5800年进入古国文明阶段,上接辽西兴隆洼文化、赵宝沟文化,以其玉器传统、礼制建筑闻名中外。红山文化的形成、发展、变迁及其后续影响,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。红山文化命名70年以来,其发掘与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,内蒙古赤峰与辽宁朝阳两地发现各类红山文化遗址1100余处,尤其是以牛河梁、东山嘴、那斯台等遗址发现的埋葬、祭祀遗存及大量玉器为代表,确定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源头性地位。

    红山文化考古永远“未完待续”!9月22日,内蒙古赤峰,值得期待!

  


原文链接:https://wlt.nmg.gov.cn/zwxx/wlzx/202409/t20240914_2575369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友情链接:

中国政府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政协网 纪委监委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文化和旅游部 生态环境部 林业和草原局 自然资源部
文化旅游项目简介| 本网招聘| 本网概况| 联系我们| 会员服务| 网站地图| 免责声明|
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景点纪实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宝珍品商贸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
景点纪实网 js.jd-zx.org.cn 版权所有 。

京ICP备10014162号-92

联系电话:010-56232584 13391650821 010-53386791
监督电话:13031099286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

邮箱:lyscfzdy@163.com  客服QQ:3420238713 通联QQ:21356979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