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景点纪实网!
为全方位彰显博物馆的育人效能以及教育引领示范效用,有力助推“双减”工作落实,丰富青少年的假期体验,引导更多的孩子深入知晓家乡历史,研习传统文化,争当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使者。8月12日至16日,省博物馆精心策划并举办了“文物上的神奇动物——青海省博物馆奇妙研学营”活动。22名小学员在参观青海历史文物展、探寻历史文化脉络的同时,还通过文物了解到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,树立了环保意识,在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中显著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。
8月16日,“文物上的神奇动物——青海省博物馆奇妙研学营”结营仪式在省博物馆多功能厅举办,标志着省博物馆首次开展的研学营活动圆满落下帷幕。结营仪式上,小学员们纷纷走上讲台,展示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精心制作的结业小报,并根据不同的分工,条理清晰地对小报的主题、创意、内容以及意义进行了详尽的阐释。经过考核,所有小学员均顺利结业,并获得结营证书。
“文物上的神奇动物——青海省博物馆奇妙研学营”活动从8月12日开始,在为期5天的培训中,合理安排了“如何参观博物馆”亲子讲座、青海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探寻、展厅寻宝神奇动物、神兽徽章制作、文物知识小课堂、动物园参观和小组手抄报制作等培训内容,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课程培训,用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,爱上博物馆,使博物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。展厅文物寻宝、文物知识小课堂和神兽徽章制作是本次研学营活动的核心环节。在馆藏精品文物“玄武砚滴”“胡人牵驼模印砖”“西左前旗扎萨克印”上,不仅有着生动可爱的动物图案,文物背后所承载的“四大神兽”“丝绸之路”“札萨克制度”等历史文化知识让孩子们获益良多。在西宁市野生动物园,学员们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了解了雪豹的长尾巴有什么作用、猫科动物兔狲为什么叫兔狲、黑颈鹤和丹顶鹤有什么区别等知识,这也是省博物馆首次与动物园开展的梦幻联动。
“文物上的神奇动物——青海省博物馆奇妙研学营”是省博物馆创新开展的暑期研学活动,活动不仅帮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文物知识,也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自我展示平台。通过这段时间的强化训练,孩子们不仅树立了团队协作意识,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,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、随机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。下一步,省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好自身公共文化服务职能,从民众的文化需求出发,不断增加优质文化资源供给,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与文化生活,引导青少年树立热爱家乡的信念,厚植爱家乡、爱社会、爱祖国的情怀。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景点纪实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宝珍品商贸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景点纪实网 js.jd-zx.org.cn 版权所有 。
京ICP备10014162号-92联系电话:010-56232584 13391650821 010-53386791
监督电话:13031099286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邮箱:lyscfzdy@163.com 客服QQ:3420238713 通联QQ:21356979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