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景点纪实网!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景点策划 > 正文

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加强文物保护利用

  • 时间:2024-05-17 23:26:24 来源:  作者:  点击:

  

  内蒙古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1099处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9处,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78处,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13处。现有备案博物馆165家,馆藏珍贵文物112.5万/件套。近年来,内蒙古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全区备案博物馆数字化建设,长城、岩画、大遗址等文物数字化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。

 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统筹推进新格局。印发实施《内蒙古自治区“十四五”文物事业发展规划》《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《“让文物活起来,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”贯彻落实举措》等一系列文件。二是强化数字化保护提升文化传承附加值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自治区文物局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推动指导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、包头博物馆、鄂托克文博研究院等备案博物馆实施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27个,实施五当召、桌子山岩画、二道井子、阴山岩画群、元上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、辽上京西山坡佛寺遗址保护展示等9项工程。初步建立全区博物馆数字文物信息库系统,实现不可动文物基础现状信息留存,将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相结合,再现文物保护单位价值及内容。三是强化新媒体传播拓展宣传推广受众面。2021年以来,自治区文物局指导全区备案博物馆共举办“云展览”、“云课堂”等系列活动500多场次,加强文物考古宣传工作力度,围绕元上都、长城等重要遗址制作推出全媒体可视化宣传产品,推出《时间的礼物》文物系列视频13集。四是强化现代科技手段赋能考古发掘智能化。近年来我区积极将GIS系统、数字测绘、遥感、三维重建、三维激光、全景摄影、虚拟现实、RTK测绘、计算机数字绘图、无人机等先进的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,应用到考古调查、勘探、发掘、整理研究中,完成各类古建筑、石窟寺、遗迹等不可移动文物及考古工地探方、遗迹、遗物的精细三维建模,建立了丰富的考古信息资料库,保存考古工地各项时空信息资源,基本实现濒危文物资源高精度和永久的数字化保存。

  下一步,内蒙古将积极推进博物馆、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等数字资源开发利用,切实实现文物、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


原文链接:https://wlt.nmg.gov.cn/zwxx/gzdt/202405/t20240517_2510075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友情链接:

中国政府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政协网 纪委监委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文化和旅游部 生态环境部 林业和草原局 自然资源部
文化旅游项目简介| 本网招聘| 本网概况| 联系我们| 会员服务| 网站地图| 免责声明|
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景点纪实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宝珍品商贸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
景点纪实网 js.jd-zx.org.cn 版权所有 。

京ICP备10014162号-92

联系电话:010-56232584 13391650821 010-53386791
监督电话:13031099286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
邮箱:lyscfzdy@163.com  客服QQ:3420238713 通联QQ:21356979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