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景点纪实网!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基础知识 > 正文

低碳生活换积分,你还在坚持吗?

  • 时间:2020-04-24 16:36:58 来源:  作者:  点击:

  为让节能减碳的效益持续惠及公众,不少地方已对碳普惠机制做出调整,取得了一定成效

  

  骑单车、坐地铁、垃圾分类,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,都可以变成相应积分,累积后还可以用来兑换商品——近日,为了鼓励公众参与节能减碳,四川成都上线了“碳惠天府”微信小程序。

  此前,广东、江苏、福建、湖北、河北等地也做出了类似探索。

  低碳生活换积分,实际上是“碳普惠”机制的通俗表达,是我国环境治理的一项创新机制。具体而言,就是生活中人们的减碳行为经量化测算后,被赋予一定的价值,即积分。消费者用积分可兑换商品,企业销售节能产品获得利润;碳普惠机制还可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接,控排企业购买积分,抵消补充碳排放配额。

  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,如星星之火、积少成多,可有效控制碳排放增长。碳普惠机制,能吸引公众主动实施低碳行为,获取减碳收益,并以此换得低碳服务。也就是说,低碳生活换积分,既有奖励激励,又可为生态保护作贡献。

  起初,多地试点的碳普惠机制,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。在广东东莞,碳普惠机制推广至酒店服务行业,人们选择在低碳普惠的酒店住宿即可获得“碳币”;在江苏南京,人们把生活数据与“我的南京”APP对接,地铁、公交出行等皆能累计积分,兑换体检服务、体育馆门票等产品。一段时间内,晒积分、兑奖品,尝鲜低碳新生活,成为备受追捧的都市风尚。

  然而,随着时间推移,碳普惠项目开始在一些城市遇冷。居民生活和消费中的低碳行为不能尽数兑换成积分;积分的经济价值和使用范围相对有限;积分商城可兑换的商品品种少、实用性不强……种种问题接续出现,在初次体验之后,公众大多会缺乏继续尝试的动力。

  为解决上述问题、让节能减碳的效益持续惠及公众,不少地方已对碳普惠机制做出调整,取得了一定成效。例如优化低碳行为折算方法,拓展低碳积分信息采集范围,让居民的减碳行为科学累计、可观可感等。

  低碳生活换积分的背后,有着一整套交易机制和管理体系,需要相关部门持续统筹、维护与监管。如此,公众参与就能有恒心、更放心。
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0年04月22日 13 版)

热门资讯
最新发布

友情链接:

中国政府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政协网 纪委监委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文化和旅游部 生态环境部 林业和草原局 自然资源部
文化旅游项目简介| 本网招聘| 本网概况| 联系我们| 会员服务| 网站地图| 免责声明|
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景点纪实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宝珍品商贸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
景点纪实网 js.jd-zx.org.cn 版权所有 。

京ICP备10014162号-92

联系电话:010-56232584 13391650821 010-53386791
监督电话:13031099286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
邮箱:lyscfzdy@163.com  客服QQ:3420238713 通联QQ:21356979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