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景点纪实网!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景点解读 > 正文

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亮相河南博物院国宝特展厅

  • 时间:2022-04-09 03:29:33 来源:  作者:  点击:

  继贾湖骨笛、长信宫灯之后,河南博物院国宝特展厅又迎来国宝级文物: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。看名字是不是颇感陌生?那是因为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极为罕见,此前很少在展览亮相。

  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亮相河南博物院国宝特展厅

  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的前世今生

  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来自河南博物院,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卷,为不空译本。三册经卷里共有彩绘佛经版画插图195幅,大小各异。所绘佛教诸神有千余尊,生动传神、场面宏丽、色彩丰富、构图精美,彰显了高超的绘画技艺。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原为明代“内官监太监赃罚库管事信官田有泽”发愿刊印,被收藏在河南博物院,是展示、记录、研究佛教文化和思想最直接、最有效、最重要的载体。

  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亮相河南博物院国宝特展厅

  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的经历丰富而且有热度。在东晋建武元年(317年)的时候,西域高僧帛尸梨蜜多罗首次将该经卷由梵文翻译为汉语,是密教经典翻译之始。后收录于"元藏""清藏""中华藏"及日本之"大正藏"、高丽王朝之"高丽藏"。不空所译的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最为流行。唐以后,在民间还流传有各种经折本、手抄本、石刻经、经幢等。宋元之后所刊印的佛经几乎均附版画。明代是佛经版画发展的黄金时期,其绘镌之精丽,已入登峰造极之境。

  佛经版画——中国雕版艺术的一朵奇葩

  在中国雕版艺术发展史上,佛教的影响至为关键,雕版印刷术最早大量用于佛经佛画的刻印,是促使雕版印刷技术定型的首要动力。

  佛经版画大多出于版画名家之手,雕刻精细,构图严谨,庄严素美,是中国雕版艺术与印度佛教文化的完美融合。

  佛经版画中最多的种类是“扉画”,它在经文的引首处,多采用卷轴装帧,插图以卷首扉画最为显要。在佛经出现经折装以后,仍保留着这个特点。引首图有单折和多折,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卷首扉画为九折。

  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亮相河南博物院国宝特展厅

  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亮相河南博物院国宝特展厅

  其次,“经中插图”的形式也多种多样,目的都是为了形象通俗地解释经中故事,其中连续性插图堪称“版刻佛经连环画”。

  “拖尾画”是全卷之尾,经文之后的附图,一般是“护经天神”。通常由韦驮天及四大天王来护持。本卷所绘为四大天王及中央大梵天王。

  “孔雀明王”的故事知多少

  在中国敦煌莫高窟里,有孔雀明王的壁画;在四川安岳的大足石窟,更有一座两层楼高,极庄严,宏伟的彩色孔雀明王像。孔雀明王的画像在八世纪的时候由中国传到日本,日本有一本著名的漫画,叫《孔雀王》,就是根据密宗孔雀明王的故事改编的,这个故事也被拍成了电影。

  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亮相河南博物院国宝特展厅

  孔雀明王一头四臂,为菩萨形,驾孔雀,故曰孔雀明王,是密教本尊之一。孔雀明王共四臂,持莲花、俱缘果、吉祥果、孔雀尾,跨乘金色孔雀王。所持四物中,莲花表敬爱,俱缘果表调伏(‘调’是调理的意思,调理身体健康,心态平和清净。‘伏’是降服的意思,降伏住自己的坏习气,明了道理后加以修正。),吉祥果表增益,孔雀尾表息灾。此明王有二种座,白莲座表示摄取慈悲之本誓,青莲座表示降伏。

  根据《孔雀明王经》记载,佛陀在世时,有一位莎底比丘遭到毒蛇咬螫,不胜其苦,当阿难向佛陀禀告之后,佛陀于是教授一个可以消除鬼魅、毒害、恶疾的修持法门,这就是《孔雀明王经》的主要内容。在当代,孔雀明王的信仰文化,与重视医疗、环保等议题息息相关。

  清明小长假已至,大家赶紧走进河南博物院,看一看国宝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,品一品佛教艺术与版画艺术的完美结合,感悟一下从古至今,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向往。

  责任编辑:申志


原文链接:http://hct.henan.gov.cn/2022/04-03/2425843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友情链接:

中国政府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政协网 纪委监委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文化和旅游部 生态环境部 林业和草原局 自然资源部
文化旅游项目简介| 本网招聘| 本网概况| 联系我们| 会员服务| 网站地图| 免责声明|
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景点纪实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宝珍品商贸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
景点纪实网 js.jd-zx.org.cn 版权所有 。

京ICP备10014162号-92

联系电话:010-56232584 13391650821 010-53386791
监督电话:13031099286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
邮箱:lyscfzdy@163.com  客服QQ:3420238713 通联QQ:2135697940